王国平/文 一、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四大问题分析
1、出生率下降是无法绕开的刚性问题。
其实,出生率下降是从2016年开始的,但因为总体基数比较大,以及民办幼儿园方兴未艾,市场依然有空位,所以,出生率的问题没有被提前预判。
自2016年开始,连续八年的新生儿出生数据是:1786万、1723万、1523万、1465万、1200万、1062万、956万、902万。2016年与2023年相比,出生人数已减半,是谁都看得见的“形势”,也是直接影响学前教育招生的“刚性要素”。
2、民办幼儿园优胜劣汰的问题。
2018年11月15日,国务院发文《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民办园中一些小园、弱园、不规范园,陆续出局,包括疫情的“倒逼”。2022年度统计数据显示,民办园的数量减少了6200所,连续三年在园人数减少了185.25万人。
3、小区配套园被定位普惠园的问题。
毫无疑问,把小区配套园定位普惠园,然后再确定普惠收费线,这是规范和调整结构的切入口,一些高房租下高收费园所,在这一政策下无法生存,若地产商不减房租,幼儿园只能出局。
4、市场“供大于求”的问题。
各种统计数据集中在2019年,之前蓄势待发的民办园“蜂拥而入”,加上很多人还没重视新生儿出生率减少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僧多粥少”“供大于求”。这个结果之下,即便没有政策规范,没有疫情“帮倒忙”,仅仅在市场机制下,行业遭遇洗牌也是必然。
二、民办幼儿园发展趋势分析
对于民办幼儿园而言,当数量减少之后,园所的品质在规范和竞争中提升,对整体事业来讲是好事,是遵循规律下的进步。
1、民办园存在的意义。
民办园的存在对整个学前教育而言是活力之源,是鲶鱼效应。
当各种“民办园终将退出”的聒噪声音出来之后,人们发现那些有品质的民办园反而是一位难求,这说明什么?有两点,第一,在普遍普惠之下,那些不差钱的家长差的是好园,而能超越普惠的只有民办园;第二是民办园的人事机制优势是公办园不可相比的存在,是在两个赛道中公办园老师能拼劲跑,而民办园老师必须拼命跑。我比喻说,发令枪响之后,民办园的赛道还放出一头狮子,所以,不拼命就没命。
3、民办园生存的两个空间。
民办园在市场稳定之后,生存空间坐标应该有两处:第一是低房租或零房租下的小区配套普惠园,包括输出管理的“公办民管园”;第二是独立场所下的营利性或“非营非普”园所,即一般意义下的高端园所。
4、民办园的发展空间是教育服务。
教育服务是有教育的服务,是远高于一般意义上的商业服务,也是教育品质的具体表现。但是,能做好教育服务是需要真功夫和真付出的,是“挑战高度”的做法,所以,民办园要想在强势竞争环境下高人一头的表现,只有讲教育服务进行到底。
至于课程、管理、活动等其它园所发展要素,民办园与公办园相比未必占据优势,只有依赖于“向死而生”的机制和拼命的精神,才能把超服务的功课做足做好,做到让家长们感动。
5、民办园下一步被规范的是财务管理。
这是民办园一直以来的乱点,当基本常规制度和环境得到提升式规范之后,财务管理的管控和规范一定会到来,这点需要承办者做好各种准备。
总之,“看见的是形势,读懂的是趋势”,其中,看见不难,因为“有形”,读懂不易,因为“要用智慧判断”,这是民办园得以发展的战略性思考的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