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变幻大王旗。
近期,中基协公布最新公募基金销售机构保有规模数据,作为缠斗已久的传统两强,蚂蚁基金与招行亮出底牌。最终结果是,蚂蚁基金首度在全维度数据上超越招商银行。
具体来说,在权益基金保有规模、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方面,蚂蚁基金分别以6920亿元、13512亿元、2647亿元,成为绝对领跑者。
回顾2020年9月,彼时处于IPO进程中的蚂蚁集团宣布独家代销五只战略配售基金,只在蚂蚁渠道发行,因为首度绕开了传统的银行销售渠道,被市场称作“互联网新势力对传统基金行业模式的正式宣战”。招行对此专门提前发行某只互联网基金,目标即对准蚂蚁。
以上“宣战”伴随着蚂蚁上市的受挫而失去意义,但招行在基金销售方面受到的来自蚂蚁的压力却并未稍减。7月8日,招行宣布代销公募基金将全面实施买入费率一折起,或是压力下的最新回应。
蚂蚁首次全维度超越招行
与以往相比,最新公募基金销售机构保有规模数据在统计口径上有了新变化。
此前的统计口径是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以及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此次数据统计首次将“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单独列出。形成了权益类、指数类和非货类三种维度数据。
从2021年第一季度有数据以来,招商银行在主动权益基金方面具备明显优势,蚂蚁基金紧随其后。2023年末,招商银行仍以5028亿的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称王,蚂蚁基金4592亿。
2024年上半年,新出现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这个指标上,蚂蚁基金已经比招商银行要多出2244亿元。且无论是权益保有规模、非货基金保有规模,亦或者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蚂蚁都是代销机构里的第一。
各年度2季度时,“股加混”的规模;数据来源:中基协
各年度二季度时,非货基金规模;数据来源:中基协
而比较历年规模走势,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两强的非货基金规模基本保持稳定缓慢上升态势,但是权益类规模尤其是主动权益类两强均出现了明显收缩。
招行方面,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从2021年时的超7500亿规模,下滑到了约4000亿元——新口径中的权益类减去指数类粗略可与股票+混合相类比。蚂蚁方面,则从超6500亿元,也下滑到了约4000亿元。两者的下滑幅度都非常明显。
恒生电子披露的半年报显示,旗下参股公司蚂蚁基金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5.5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3.43亿元增长19.09%;净利润为9427.4万元,较去年同期的2.97亿元,下滑幅度高达68.25%。
其在半年报中指出,2024年上半年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虽然达到31.08万亿,相比去年同期的27.69万亿,增长了3.39万亿,增幅为12.24%,但是在结构上管理费较高的股票和混合基金规模下降,规模上升主要来自管理费较低的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考虑到权益类基金降费的因素,基金公司整体收入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行业过冬,各自求变
行业过冬之际,各家机构采取了不同方式谋求发展。
蚂蚁看中了指数化趋势。其在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这一维度,规模高达2647亿元,大于排在第2、第3、第4的总和。
理财魔方创始人兼CEO袁雨来向钛媒体App分析了指数类产品快速发展的原因所在,“首先,股票指数基金这类指数工具产品仍是有市场需求增长的。具备低成本、高透明度、风险分散等优势的股票指数基金,满足了一部分投资者对稳健回报和便捷投资的需求。同时,股票指数基金通常具有较低的管理费用和较好的流动性,因此也是养老金和社保基金等对安全性和流动性要求较高的长期资金青睐的。”
他还提到,智能投顾和量化投资在股票指数基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投资者更精准地把握市场趋势,优化投资组合,提高投资效率。股票指数基金也可以因此受益。
另一位券商人士则表示,由于指数类产品的费率很低,银行普遍的销售意愿本就不强,也并不擅长这一领域。
在他看来,中基协将“股票型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单独列出,或有意提高各类代销机构对股票指数基金的重视程度。
招行则主打债基。该行非货基金保有规模由去年末的7735亿元,增长885亿元至今年6月末的8620亿元,增幅达11.44%。
其在半年报指出,“上半年实现代理非货币公募基金销售额2890.28亿元,同比增长89.39%,主要是顺应客户风险偏好变化,偏稳健的债券基金销量同比提升。”
上述券商人士指出,银行权益基金的规模主要由主动权益构成,当权益市场遭遇压力时,这部分规模缩减较为迅速。但银行凭借其网点和客户群等优势,拥有较强的产品销售能力。顺势转型之下,类固收基金市占率明显提升。
相较之下,权益市场的收缩对于券商的冲击更大其客户以权益投资者为主,权益市场低迷之下,叠加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影响,证券公司保有规模压力重重但股票指数基金的崛起也是其机会所在,上半年末,前100机构股票指数基金合计保有规模为1.36万亿元,其中券商占7757亿元,占比高达66.0%作者|蔡鹏程,编辑|刘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