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27日讯(记者高艳云)7月27日,华福证券北京分公司、数字平台部联合举办“财福人生·百城行”(北京站)暨2024年中期策略报告会,本次会议以“智驭新质力量,共享财福人生”为主题,由华福证券北京分公司主办,兴业银行北京分行、北京福建德化企业商会协办。
华福证券总裁助理王俊兴,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新华基金副总裁崔凤廷,新华基金基金经理邓岳,兴银基金基金经理李文程,大成基金基金经理杜聪等出席,深入探讨2024年下半年市场趋势和投资策略。
王俊兴在致辞中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源泉。华福证券作为国有金融机构,将矢志不移地服务于国家战略,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模式创新,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帮助实体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新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华福证券计划在三年内走遍全国百座城市,本次活动也是百城行系列活动的第二站,旨在与北京地区投资者面对面深入交流,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把握机遇,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王俊兴:新质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增长
王俊兴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通过深化改革,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王俊兴提到,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这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源泉。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肩负着引领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华福证券作为国有金融机构,将矢志不移地服务于国家战略,要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力量,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模式创新,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帮助实体经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新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华福证券也高度关注居民财富管理需求,通过科学的投资,帮助广大居民分享科技创新带来的丰硕成果,共享财福人生。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华福证券在全国设有50家分公司、170家证券营业部,公司服务财富客户总数突破460万户。2023年,华福证券对财富管理业务进行转型升级,推出“财福人生”品牌,致力于成为投资者心中最值得信赖的财富管家。近期更是凭借专业服务和优异表现,获得财联社首届财富管理华尊奖“最佳财富管理品牌奖”。
燕翔:“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方向
展望2024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燕翔表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造性提出为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指明了方向。
燕翔指出,中国经济温和复苏的趋势愈发明显,新旧发展动能正加速转换。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首要任务。
就资本市场行情展望而言,燕翔认为,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是关键中关键;新“国九条”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资本市场积极因素不断累积;政策若转向,权益资产明年或有大机会。低估值与盈利稳定成为资本市场投资的长期有效因子。科技成长板块逻辑较顺,产业逻辑是AI在全球范围方兴未艾,周期逻辑是半导体周期见底回升,政策逻辑是2024年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后续进一步关注监管变化。
基金经理:债市仍顺风
其他与会专家也分享了他们对市场趋势和投资策略的看法,包括债券市场的分析、ETF的发展以及红利低波指数的投资价值等。
针对债券供需方面,李文程表示,年初至今“合意资产荒” 格局延续。今年以来利率债和地方债供给节奏整体偏慢,信用债净融资整体持平,但结构上收益具备优势的信用债净融资显著减少,合意收益资产缺失。供给影响的是节奏,趋势依赖于经济通胀组合和货币政策态度。
李文程还提到,债市仍顺风,短期区间震荡,下半年收益率存在创新低的可能。利率债配置策略上,中段适合配置,长端把握交易机会;信用债配置策略上,短端确定性较高,超长信用债需要关注信用资质优、流动性较好的主体。地方债方面,供给放量时可参与,需关注7年及以内期限地方债-国债利差压缩机会。
邓岳指出,“国内主动基金规模虽然还领先被动基金,但差距在逐渐缩小。2022年以来,主动基金有持续向被动基金转移的趋势。被动基金的主要规模增长都来自ETF,即使是基金销售非常艰难的2024年,ETF规模依然是在增长中。未来A股指数基金的发展,主要就是ETF的发展。”
针对红利低波指数,邓岳总结道,红利低波指数有比较好的防御属性,波动相对较小,在年化收益率、夏普比、最大回撤、波动率、股息率这些指标中领先中证红利,是一个更适合长期投资的指数。
杜聪就新质生产力提出了深刻见解。他表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财联社记者 高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