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宋馥李/文 不久的将来,熙熙攘攘的城市地铁,会不会变成市民展示自我的平台?
广州地铁率先做出了尝试。自今年1月个人广告业务上线以来,广州地铁的个人广告渐渐热闹了起来,成交量持续攀升,影响力渐渐出圈,这个展示平台被网友称为“E人屏”。
人潮涌动的地铁里,上班族都在低头看手机,虽然人与人无比贴近,但每个人却将注意力放在线上,这是当下所有城市的共同景象。而6月的广州地铁,却有了不同的风景,来自个人广告主们个性文案,形成了一波创意大比拼:“我摊牌了,不装了,我是来求职的”“请和我结婚吧”“杨女士,纪念下凡又一年”……来自普通人的勇敢表达,给快节奏的地铁通勤带来了片刻的欢欣。
大城市的地铁空间,因其超大的人流量和高频的渗透率,和市民的生活密切绑定,成为一个超级媒介。它是一个庞大的信息交互平台,也是城市文化的传播载体,理应成为普通人表达主张、交换信息的平台。
广州地铁的初衷,就是想在地铁媒体和受众之间搭建这样一个互动的平台。而这个新的互动方式,也得到了正向反馈,截至目前,100多位广告主籍此勇敢表达,个人诉求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有些广告因为创意新奇,还得到了市民的转发和媒体报道,广告效用得到了超值回馈。
一位女士投放了生日广告,向先生表达生日祝福,在广告展示期间,她带着儿子和先生去地铁站“打卡”,营造了一个浪漫的表白场景:性格内敛的先生十分惊喜,这一家人也收获了满满的情感价值。一个小伙子投放了求职广告,自信地展示了自己的本领和求职意向,他的诉求也得到了热烈反馈,有意向的公司纷纷加了他的微信。
这两个广告案例,很好地诠释了地铁个人广告的正向激励作用,他们在表达自我的同时,也为地铁媒介丰富了内容,无形中涵养了城市积极向上、包容有爱的精神气质。
其实,我们常常也会在电台节目上听到这样的表达,给家人和朋友点一支歌,送上一句话,表达我们的美好祝愿,人与人的关系就借电波得到了连接。
身为东方人,含蓄内敛的性格让我们羞于公开表达爱,也不善于表达爱,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更多通过行动来体现。况且,在日益疏离的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常常忽略对家人的爱的表达,造成亲情的漠然和阻隔。这时,多一个表达的形式,岂非善莫大焉。
在广州,个人广告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观念的嬗变。无论媒介形态如何演变,给个体表达以更多的形式,是一个健康的城市文化的应有之义。我们十分乐见这样的城市文化,当地铁广告成为个性表达的平台,会让城市更具有包容性,让城市文化变得五彩缤纷,让都市生活变得丰富有趣,
至于有人担心的表达过界的问题,则大可不必,无论广告主是个人还是商事主体,都要受到广告法的规范,只要法无禁止,不违反公序良俗,我们应该鼓励这样的个人表达,城市文化也应该容得下个体的标新立异,勇敢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