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对话瑞银颜湄之:净息差年内难见底,需重视房地产市场风险|钛媒体金融

邓善星
导读 图片由AI生成5月3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2024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备受关注的净息差指标再次创下史上新低——息...

图片由AI生成

5月3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2024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情况。备受关注的净息差指标再次创下史上新低——息差1.54%,较2023年四季度的1.69%下滑15个基点。其中,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47%、1.62%,比2023年末低15BP、14BP,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1.45%、1.72%,回落12BP、18BP。

资产质量方面,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414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9%,较上季末持平。其中,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不良率均为1.25%,较各自2023年末数据下降1BP,城商行不良率上升3BP至1.78%,农商行持平于3.34%。

利润增速承压,净利润同比增速从2023年的3.2%降至0.7%。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银行板块表现强劲,截至5月31日,申万银行指数涨幅为19.41%,排在全部31个一级行业的首位。

围绕着净息差、股价、资产质量等话题,钛媒体App近日与瑞银董事总经理、大中华金融行业研究主管颜湄之展开了一次对话。颜湄之表示,银行板块具备高股息和低估值的特点,同时,中央汇金下场购入四大行和ETF,对银行板块有所拉动。 净息差方面,颜湄之认为,预期净息差年内较难触底,如果利率中枢长期进一步下行,净息差底部水平或落在1.3%左右。

此外,尽管零售业务备受挑战,但颜湄之认为,零售业务仍然值得重视,并且有其优势:风险相对较低,不良状态较为透明,定价能力比较强,但目前零售业务处于弱周期之中。在对公业务方面,颜湄之认为目前银行需要非常注重资产质量水平。

净息差底部或在1.3%左右,年内难见底

钛媒体App: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较去年四季度下滑15个基点,再次创下历史新低。您预计银行业净息差何时触底?

颜湄之: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全银行业的利润还维持了0.7%的正增长。其中,全国性银行大都呈现负增长。一些中小银行呈现增长。总体来看,今年我们最关注的两大方面:一是是银行业的整体利润最终是否会出现下滑,二是息差何时见底。从目前来看,或许息差见底还需要时间。

我们经过测算认为,我国银行业净息差底部大概在1.3%左右。这一测算是基于极低的1%MLF政策利率情景假设下,一年期和五年期LPR降到1.5%和1.75%,十年期国债利率降到1%。我们做过一项长期研究,在过去10-15年零利率环境下,国际上其他主要国家的活期存款利率基本为零,部分国家的定期存款也接近零,只有极少数国家的定期存款利率还维持在1%左右。只有满足这些存款利率大幅下降的条件,才能帮助中国银行业净息差稳定维持在1.3%的水平。这并不是很容易,因为在中国实现存款零利率其实是比较困难的。

净息差1.3%的数值也综合了不同的资产类型。例如预计消费贷和小微企业经营贷的利率为3%~4%,信用卡年利率为18%,对公业务约为1.75%,零售业务约为2.78%,按照各类资产的比例加权平均后,大致是1.3%的净息差底部。当然,一个前提条件是资产风险不能大面积集中爆发。

最后,预计银行板块的ROE落在5%左右。从估值上看,大批银行个股的PB为0.3-0.4,几乎已无大幅下跌的空间。

此外,4月份禁止“手工补息”的新规对控制净息差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对公活期存款。对公活期存款的正常基准是0.3%左右,过去很多银行会补息到2%以上,若能下降是一个利好。

银行板块走势需关注净利润是否会下跌

钛媒体App:业绩持续承压,股价却屡创新高,银行板块强势的背后有哪些支撑因素?

颜湄之:去年下半年起,中央汇金开始下场购入四大行和ETF,并且明确表态后续6个月会持续购买,对银行板块有所拉动。

虽然ROE很高,但目前银行业的估值非常低,港股银行股PB大约在0.3-0.4倍,A股银行股PB大约在0.5-0.6%。同时,市场也普遍认为,类似硅谷银行雷暴这样的事件不会在中国发生,如遇风险监管层会及时予以救助。此外,银行股的派息都比较高,因而股价在一定程度较为稳定。

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需要关注利润指标是否会下跌,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派息额的变动。目前我们预测,今年银行利润有望维持微增。

此外,证监会在推动一年多次分红,要求上市公司制定积极稳定的分红政策,明确投资者预期。银行正好是高股息高收益的板块。

政策方面,4月份的中央会议强调了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5月17日的央行的房贷新政明确取消全国层面房贷利率下限、下调房贷首付比例和公积金贷款利率等,使得目前支持地产的力度比市场预想的更大,这一利好传导至银行板块。

零售业务处于弱周期,但值得重视

钛媒体App:零售业务近年来受到了很大挑战,部分此前强调零售转型的银行也开始强调发力对公,您如果看待零售业务的未来发展?

颜湄之:在我看来,零售业务仍然值得重视,并且有其优势:风险相对较低,不良状态较为透明,定价能力比较强。目前零售业务受到消费者信心等方面的影响处于弱周期之中,业绩承压是非常正常的。

今年零售业务确实增长较弱,主要的增长集中在个人经营性贷款(以小微企业贷款为主)和消费贷(大额的消费信贷),但是两者的利率都降至约3%,息差降低了很多。但是即使如此,这方面业务对于银行也有重要意义。银行可以借此沉淀消费者的活期储蓄,收获中收手续费等等。

相反,在对公方面,目前银行需要非常注重资产质量。

钛媒体App:消费贷的不良水平近年来出现了普遍提升,但是与此同时,一些互联网流量巨头的消费贷产品规模在快速上升,如何理解这一现象?

颜湄之: 这也反应出消费贷还有充分的市场空间。银行机构受制于监管要求,对于产品利率、不良指标都有一定限制。出于对控制总体不良比例的考虑,银行会对消费贷规模增长进行一定的限制。但对于其他机构来说,只有利息能够覆盖不良,就可以布局这一市场,所有愿意做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客户。

另一方面,部分上市网贷公司的财报也反应出,其融资成本在持续下降,说明金融机构也面临一定的资产荒问题。

系统性风险出现概率较低,需重视房地产市场风险

钛媒体App: 您如何看待中小银尤其是村镇银行的风险问题?

颜湄之: 历年人民银行的《金融稳定报告》会把银行分为十类,8到10类即时高风险银行。

(钛媒体注:央行2023年底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3)》显示,2023年二季度,4364家参评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结果显示,高风险“红区”银行337家,资产规模6.63万亿元(占比1.72%),主要为城商行、农合机构、村镇银行,未披露参评的非银机构评级分布情况)

发生过的事件已经反应出,银行一旦出现问题,地方政府和金监局都会及时处置,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比较低。在我看来,目前银行需要重视房地产市场风险问题。(作者|蔡鹏程,编辑|刘洋雪)